哈密疗对电子支付设备有限公司

沙市中學報(91-1)
發(fā)表: 2011-01-12 10:03:51    瀏覽: 6676 次
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解決學生厭學問題 幫助學生主動學習


  回到沙市中學工作已經三十三個年頭,目睹學校的變化發(fā)展,看到一批批學生茁壯成長,內心無比高興,同時也看到一些學生滿腔熱情、躊躇滿志地來到學校,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考入心目中的學校??墒牵傆胁簧賹W生,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有的學生,在入校不長的時間里就放棄了自己的追求,有的學生雖然還在努力,但已經是失去了當初的雄心壯志,看到這些我感到揪心,又感到焦急,我經常不由自主的思考這個問題:是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是我們教育過程中存在著某些缺陷?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科學發(fā)展觀告訴我們發(fā)展是第一要務,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的工作要以學生為本,要為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負責。重視學生的發(fā)展是學校老師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賦予我們要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需要有和諧健全人格的人,祖國建設需要有知識有能力的人,學校責無旁貸承擔著培養(yǎng)人才的責任。我們也經常說: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但事實上有不少學生掉隊了,放棄了,這一現(xiàn)象也成為了我們教師的無奈。近來我再次閱讀了陶行知先生的文集,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翻閱了不少教育實踐家的成果,他們從不同側面講述的教與學的各種關系給了我不少啟發(fā)和理論支持。但是從實際操作來講還需要我們探索前進。特別是“學困生”的轉化成長,更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我雖然在教學工作上沒有太多的具體實踐經驗,但耳濡目染也讓我有了些許感受,我希望我的這些粗淺的想法能對閱讀者有丁點啟發(fā)和幫助。

  一、理清學生為什么厭學

  學生如何才能實現(xiàn)從“想”學“要”學到“會”學的轉化,是學生能否很好完成學業(yè)的關鍵,也是避免產生“學困生”的重要過程。首先必須清楚是什么原因導致不少學生從“想”學“要”學到“厭”學、“逃”學、“恨”學呢?從多名學生調查的情況看,在學困生中普遍存在不想學、不愛學、不能學的現(xiàn)象。所謂不想學,就是失去了學習信心,不愛學,是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能學,就是失去了學習的機會,總之就是放棄了學習。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明明都是滿懷信心,滿懷希望來校讀書怎么就變了呢?我們不得不從我們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檢討了。我們在教學中看來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其實很多情況下并不公平,不同的學生,不能因材施教;為了趕進度,為了照顧多數(shù),而無形中放棄了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形成了差距。面對差距我們并沒有及時去彌補,我們往往又無視差距,這些學生久而久之學習越掉越遠,厭學情緒也就逐漸增強;其二、我們現(xiàn)在教學內容多數(shù)枯燥,我們不少老師又缺乏教學藝術,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不能讓學生投入教學情境中參與探討,要學生死讀書,反復枯燥的學習導致了學生的厭學情緒滋長,久日久之慢慢放棄學習,學習成績自然變差,加速了學生厭學棄學;其三、青少年學生自身特點是活潑、貪玩、興趣往往會超越理性,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通常選擇興趣濃厚的事情去做,學習對有些學生來說毫無興趣。加上我們疏于檢查、忽于督促,對這類學生來說作業(yè)和學習任務根本就不會主動完成,久而久之,成績慢慢垮下去,厭學慢慢升起來以致無法挽回。以上可以看到這就是學生厭學棄學的主要原因。

  二、探討學生的認知過程

  如何改變學生從想學要學走向厭學,我們有必要進一步了解學生思想認識和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加以引導、指導、督促而實現(xiàn)學生正常發(fā)展。

  我們在實現(xiàn)學生想學、要學、會學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學生內動力大小和持久性;第二、外部條件對學生的適應性?!跋搿笔且粋€人的愿望,是一個人意識中的要求,但從“想”到實現(xiàn)需要經歷過程,這個過程要根據(jù)意愿的大小難易和各種主觀、客觀條件而決定,而主觀條件是第一位的客觀條件是第二位的,即通常說的內因和外因,內因起主要和決定性作用,外因起重要和輔助作用,兩者缺一不可,要實現(xiàn)某一種愿望,一般講在具備一定條件時還需要自己付出努力,離開了努力只能是空想,另一方面外因要能積極的給予幫助提供一定的條件,沒有這些條件愿望也只能是空想。這個條件就是我們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強不強,學生對你的做法能否接受,是否適應了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愿望也是變化的?;蛴羞M一步追求,或放棄,當人們經過努力,或者由于努力不夠而導致收效甚微,在挫折面前往往選擇放棄;當人們經過努力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往往會選擇繼續(xù)追求,這就是人們一般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正象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說的“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學生想學、要學、會學正是這一認知過程的體現(xiàn),學生想學必須有其因果,為什么想學,因為在學習中可以取得成果、得到快樂,這個愿望的強烈程度又體現(xiàn)在對學習追求過程中取得的成就。為什么有的學生學習的積極高,不怕困難、不怕挫折、不斷進取,這樣學生的學習動力是來自強烈的愿望,我們在歷屆實驗班的同學身上都能看到這種情況。因此學生入學,我們首先要求樹立正確的行動目標,要解決為什么學的問題。目標的大小,長遠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追求激勵。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都必須重視目標的確立。

  三、確定目標是學生發(fā)展的第一步

  目標大,志向遠,會帶來長遠的激勵,比如我要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國爭光,我要做科學家,我要學好數(shù)理化,目標較遠大對學生的激勵就相對長遠。一般講,要實現(xiàn)遠大目標周期較長,同時激勵時間也較長,更重要的是遠大目標會對人產生精神引領,對你的階段性目標,中短期目標產生影響。古今中外有成就者都有著抱負和理想,都有著追求的目標、乃至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毛澤東青年時代一首水調歌頭,盡展少年壯志,周恩來青少年時代一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彰顯報國之志,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寬廣,他們的理想是那樣的遠大,因而,他們才能歷盡千辛萬苦成就偉大事業(yè)。

  只有遠大目標也是不行的。遠大目標是方向,還必須有若干個小目標即里程碑,每一個里程碑就是最基本的目標、愿望,比如我今天必須完成所有的作業(yè),我要背誦這篇課文,都是基本目標,在完成各個基本目標后就可以不斷實現(xiàn)近期目標,如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進入年級多少名等。隨著中期目標的實現(xiàn)當然階段性目標的實現(xiàn)也就不遠了。如此不斷發(fā)展,人的終極目標就可能實現(xiàn),當然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往往會遇到挫折。如具體目標不能實現(xiàn),因某種人為的或客觀條件的影響中止了目標的實現(xiàn),這些情況是時常發(fā)生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去完成目標。往往完成目標是困難的,正因為這樣才考驗著人們的意志,才出現(xiàn)各種的差異(當然差異的出現(xiàn)還受各種條件因素的影響,我們假設條件和因素基本相同)。在這里終極目標、階段目標、中期目標甚至近期和具體目標都是可以隨著條件的改變而變化,但從目標達成度來看,相對穩(wěn)定而且目標實現(xiàn)度高,人的成就感會加強,實現(xiàn)目標的動力就會大,反之就會失去目標,缺少信心、失去動力。制訂目標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過高的目標只可能束之高閣、不會對人產生動力,反而使人喪失信心。試想一個不能實現(xiàn)的目標,誰會為他去努力奮斗呢?同樣目標不能過于容易實現(xiàn),一個目標不經努力就能實現(xiàn)就不成其為目標,又怎么能產生努力的動力呢?

  因此,我們確定目標一定要符合自身的客觀條件,越是具體的目標越需要準確,一般講通過努力能夠實現(xiàn)的目標才最具有動力。所以我們必須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目標,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有奔頭、有想頭,學生才可能付之于行動。

  四、興趣、引導、督促、成功是學生“要”學的基礎

  通過目標與動力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到目標的達成度對動力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就應該指導幫助學生制訂各種有效目標,鼓勵督促學生不斷完成目標,最終實現(xiàn)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

  解決了目標問題從認知環(huán)節(jié)看只是解決了“想”學的問題,怎樣使學生“要”學,就必須弄清楚“要”學的含義。這里的“要”是區(qū)別于“想”的,我們把它定義為行動階段而不僅是思想。“要”學就是把“想”學的愿望付之于行動的過程,是變思想到行為的過程,是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耙睂W是學習行為的起步階段,也是最需要呵護的階段,那么怎樣才能從“想”學到“要”學的變化呢?除了目標的吸引力就是要找到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盲目枯燥的學習,無所成就的學習,只會帶來厭學、煩學、逃學,“要”學將會蕩然無存。把要學變?yōu)閷嶋H的行動就必須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更生動,更有意義,更能產生成就感,引發(fā)探索的興趣和追求。這也就對老師的教育教學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學家林格倫有句名言“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

  為什么江蘇楊泗中學、河北衡水中學不管什么學生都能讓他改變厭學收獲成功?他們的做法是,學生在明確目標后就要強制完成功課,如一日清、一周清、一月清,處處以落實知識為抓手,然后更多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要領,在生動有趣的教學嘗試中掌握學習的技巧、方法,嘗試成功。從小的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實現(xiàn)全面成功。學生“要”學的實現(xiàn),很多情況下需有一個強制督促的過程,這一過程讓學生學習規(guī)范、明確要求、完成任務、體現(xiàn)成功;從而進一步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在成功的嘗試中得以強化。這里關鍵在于必須督促學生落實,然后注重學生參與和興趣的培養(yǎng),最后在成功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階段是我們最要重視的?!皩W困生”的產生正是這一階段形成的。那么我們要轉變“學困生”就需要重建目標,重定標高,逐一完成,讓學生處在一個努力就能有收獲的狀態(tài)下,必須是符合學生實際狀況的因材施教,這也是考驗我們老師智慧,展現(xiàn)我們老師教學藝術的關鍵之處。陶行知先生指出“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還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我們的老師就應該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讓他們重建自信,嘗試成功,及時的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才是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

  五、好學生也需要激勵

  從“要”學到“會”學中間還有一個過程就是“勤”學,勤學既是一種態(tài)度,又是一種行為,比“要”學更主動,更能體現(xiàn)學習的態(tài)度和行動,往往與“苦”讀相聯(lián)系,通常作為成功的前提條件,這時外界的影響力的作用開始減弱,自身需求動力充足,需要適當?shù)闹笇c撥就能自主學習,往往老師們就會說某某同學“會”學習,其實這階段仍然需要激勵,需要幫助和指導,這才能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和鼓勵,才會增加學習的勤奮和努力,否則還會因失敗、挫折、困難和厭倦而導致信心的喪失而放棄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所以老師需要適時地對學生給予鼓勵,并指導他們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成功。

  從“勤”學到“會”學是個質的飛躍,是從“苦”學中得到了真締,從自然向自由的發(fā)展,“會”學不僅擺脫了常規(guī)影響的束縛,更多的是自覺、自主、自由的選擇性的學習,表現(xiàn)為學習思維和認知的統(tǒng)一,能力和技巧的統(tǒng)一。這時學生已經不需要老師過多的監(jiān)管和督促,老師的責任就是要不斷的教學相長,更多的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進行指導并和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從而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運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并不是中學教師的任務重點,中學老師就我校情況看,更主要的是從學生“想”學轉變?yōu)椤耙睂W,達到“勤”學。

  綜上所述學生首要任務并不是學知識,而是找動力。如何使學習動力更持久,就需要在學習規(guī)范,明確目標,探索方法,完成任務,體會成功的過程中,不斷從“想”學、到“要”學、發(fā)展到自覺學習。

  而我們的老師則是要從講規(guī)矩、定目標、教方法、展藝術、督落實、啟智慧,為我們的工作之首要,我們的工作才能有效率,只有這樣我們的老師才算得上德藝雙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才會受到學生的敬佩和敬重,我們的事業(yè)才會更有成效,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愿望。

  最后我想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崩蠋煹穆氊熓侵卮蟮模蠋煹娜蝿帐枪鈽s的,老師的職業(yè)是神圣的。用我們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用我們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用我們的辛勤換取學生的光明前景。
穆棱市| 望都县| 宜春市| 日喀则市| 颍上县| 宝鸡市| 宜昌市| 厦门市| 兴安县| 宁化县| 临漳县| 正蓝旗| 谷城县| 漾濞| 玉龙| 万载县| 岐山县| 通化市| 施甸县| 长宁区| 朝阳县| 文水县| 黎平县| 多伦县| 原平市| 上饶县| 辉县市| 桃江县| 昭通市| 自治县| 奎屯市| 尉犁县| 通海县| 永泰县| 木里| 鲁甸县| 农安县| 冷水江市| 襄垣县| 太白县| 峨眉山市|